Ravencoin系统有很多参数都参考BTC的网络参数,比如发行量和块产出量等,一方面是因为Ravencoin直接Fork了BTC的代码,修改方便快捷。2013年及以前,山寨横行的时候,很多币都是这么做的,不过绝大部分都已经死掉了,留下的已经进入市值前10了,就是LTC。另一方面,Ravencoin的社区团队确实也在有意无意地致敬比特币,比如选择在比特币10周年进行重大的系统升级。
经过2017年疯狂过后,经过市场的筛选,最后避险的币种最终还是归结到了BTC和不稳定的USDT上,区块链经过了10年的发展,成功的项目并不多,但BTC肯定是其中之一。10年之后再回望,不得不佩服中本聪当年的设计的精妙和隐匿于尘世的高招,区块链的发展也许还得从源头寻找答案。
【对比】
通过对比上面的数据,可以看出RVN在BTC基础上进行了微调。虽然总量是BTC的1000倍,但是提高了10倍的出块速度,这模仿了LTC,加快了交易验证。块产量是BTC的100倍,这导致了在首次减半的时候刚好和比特币有同样的流通量占比。
另外在多处资料提到,目前的区块大小是1M,但区块的大小可以更具情况上调,增强链上转账吞吐能力。这也采用了BCH大区块的道路。
Ravencoin采用了比特币的代码,将来也一定会(不死掉的情况下)碰到比特币现在面临的问题,但是社区团队是有备而来,吸取了各家的长处:快速确认,大区块,甚至闪电网络,使其具备优秀的基因。区块链发展道具且长,Ravencoin也是一样。
【思考】
Ravencoin会不会像大多数Fork代码的代币死掉?
抛开价格,对于POW最重要是算力。没有算力没有,项目就挂掉了。有算力,没价格,也可能陷入算力的死亡螺旋,也是很多早期Fork比特币代码的项目死掉的原因。
算力方面,我是小白,但可以表明一下自己的常识和判断。登录https://whattomine.com/(挖矿币种的数据统计网页)的GPU挖矿页面,在几十个GPU挖矿币种中,算力达到1TH/S级别的只有3个币种,ETH,ETC和RVN。科普一下:1 TH/S=1000 GH/S,1 GH/S=1000 MH/S。
Ravencoin在2017年10月31日宣布诞生,2018年1月份开始挖矿,最开始的一周只有70名矿工,而一周之后矿工的数量达到4500名。
这是我测试电脑的配置,两张1080ti显卡,目前其中一张显卡算力是16.62MH/S,另一张是15.22MH/S,平均下来15.9MH/S,这就意味着目前有443037张1080ti显卡的同等算力在同时计算Ravencoin的随机数。
从10月12日上线币安以来,算力虽然有起伏波动,整体趋势持续增长,已经超过2倍多了。
再来对比算力和流通市值(数据来源于coinmarketcap),目前ETH和ETC对于RVN的市值分别是209.4倍和9.78倍,算力分别是30.88倍和1.86倍。
价格方面,目前RVN上线几家大型交易所:币安,Upbit和Bittrex,还有其他数家小型交易所,目前看起来流动性没有太大问题,并且吸引了较多的眼球,目前价格还不至于让矿工电费亏钱。
排开Ravencoin将来的用途不谈,为什么Ravencoin那么收到矿工的追捧?
完全抗ASIC是做不到的,Ravencoin在目前抵抗ASIC算法中,已经走在最前面了。Ravencoin的X16R混合了16种算法,灵活性非常高。研发ASIC矿机需要很高的成本,时间和金钱。只有能够承受这些损失的大玩家才有可能研发矿机,而一旦开发出来矿机,社区通过修改或者添加算法就可以让矿机不能工作,让社区挖矿非常公平。
公平目前我能想到矿工如此追捧RVN的原因。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JimmyHe,不代表呐喊推文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,不代表呐喊推文立场。